日前,2017年《财富》 中国500强排行榜名单出炉,携程以排名第306位的成绩再次上榜。相较于2016年的第一次上榜,携程此次排名提升了124位,成为500强排名上升最快的企业之一。
据悉,在此次公布的排行榜中,前17名均为中字头企业,中石化、中石油与中国建筑位居榜单前三名。除了大量传统行业的央企外,BAT三大巨头则继续为互联网行业担纲,而携程则成为OTA(在线旅游行业)的独苗。
此前,携程CEO孙洁就曾表示,“在2018年之后的三年里,携程将力争实现GMV达到2万亿元的目标。”根据今年的《财富》排行榜,排名第一的中石化营业收入是1.93万亿元,而排名第306的携程营业收入是198亿元。如果说三年后携程的营业收入真的的能够达到2万亿元,意味着携程将和今天的中石化不相上下。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服务才是旅游业的重中之中,消费者满意才应该是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未来,携程想要冲击前三,业务合规是最基本前提。
然而,携程却多次因“支付违规”、“强制搭售保险”等问题遭到实名举报,消费者协会介入调查。比如携程深陷的“无支付牌照”违规经营,到目前为止支付清算协会仍让在调查过程中。
据调查,通常情况下,用户通过携程APP购买机票、酒店等,在最后支付环节,输入密码完成支付后,就代表用户已向商家履行支付功能,已经通过商家成功购买商品。但是,携程上所显示的支付完成,只代表将资金支付给携程网,而后携程再与商家结账,这中间至少存在5天账期。
这一过程中,资金流向是“用户—携程网—商家”,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携程实际上在用户与商家之间违法开展了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并涉嫌资金转移及资金沉淀,并形成资金池。
毫无疑问,携程此举严重威胁用户资金安全,用户资金在携程账户停留期间,将存在极大被侵占风险。
在之后,携程频繁被监管调查违规经营。 7月11日,保监会上海监管局下发《保险消费告知书》明确表示,对于携程涉嫌违反有关保险监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投诉事项,保监会上海银监局决定受理。
另外,消费者发现携程暗中搭售付费项目的虚假低价机票已屡被曝光,欺诈和歧视消费者的行为从去年开始就不断引发争议。在消费者一端,携程已然是“店大欺客”,而与此同时,虽然携程作为没有支付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国内业务频繁违规,在海外四处并购扩张。
即便如此,携程却仍未找到足以支撑其野心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旅游业一定是以服务和品质为最终目标,携程想要在未来更进一步,甚至跻身前三之位,如何做好服务才是携程应该注重的问题,将如何再营造具有吸引力的竞争点?又将如何再取得监管层、消费者、平台用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