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央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正式叫停ICO融资。炒币圈一声惊雷起,市场一片混乱,4日当天,所有币种大跌、停牌。七部门联合通知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中央出手虚拟货币,这不是第一次——早在2013年,央行就对比特币交易进行风险警示。不过在此次公告中,央行特别用“虚拟货币”代表比特币,以区分打击重点ICO及其“代币”。
据互联网金融协会的统计,2017年以前,国内上线完成的ICO项目,只有5个。不过,进入2017年后,ICO项目逐渐增多,并在今年6月出现井喷。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可以看到,过去半年来,这场以区块链技术为名的狂欢在不断膨胀。

(聚币网下架所有代币)
同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此次叫停ICO融资,令人回想起去年824被一声令下的P2P网贷。事实上,尽管ICO与P2P网贷都属于互联网金融概念,但二者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度、风险程度、对投资者的透明度(信息披露)方面均有巨大差别。
ICO被禁,或许有人会问,ICO是否也在走P2P过去的老路?监管之后再慢慢走向正规?其实两者之间,差距很大,ICO融资是直接被判出局,而非警告。P2P在国内监管环境中,是明确有合法地位的,通过网络建立的个体间借贷关系符合金融属性,与实体经济有较强的关联性,可谓是产融结合,这也是当下互融网金融所认可的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ICO基本完全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涨跌不受任何实物资产的控制,在央行将ICO定性为非法融资行为后,无论其描绘的收益率能翻百倍还是千倍,投资者都应慎重考虑入局。而目前正处监管中的P2P网贷,已经逐渐进入净化整顿期只要投资者理性判断,不难找到正规经营且实力颇佳的投资平台,并获得稳健丰厚的回报。
宜聚网CEO吴飞接受采访时称,P2P行业已经处于合规调整的尾声。“一两年前人们谈P2P色变,但回过头看,国家优先重点整治P2P实际上对行业是一个利好。经过一年多的合规整改,绝大多数不良平台已被淘汰,投资用户的信心正在回涨。”
网贷下半场,宜信、陆金所这样的行业巨头已经将收益降到了平均6%左右,而此时,呈现出追赶态势且盈利较高的平台将成为更优选择。宜聚网平均年化收益在10%左右,有国资入股保障且经营优质车贷资产,是极具竞争力的首选投资平台之一。

(宜聚网新手注册即享丰厚礼包)
无论是ICO还是P2P,都不难看出中央整顿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决心。对于以代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投资,广大投资人应当保持警惕并尽量远离。生财有道,但也应擦亮双眼,选择更安全、可靠并被监管认可的投资平台,高收益即是高风险,用户应根据自己风险的承受能力去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