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出国看病中的误区,是海外就医的第一要务

1.jpg

 

不可否认,中外在新药上市上存在较大差距。以癌症靶向药为例,据统计,美国近年陆续上市的癌症靶向药中,仅有25.4%在中国上市,余下74.6%还遥遥无期。那么选择出国看病就是为了使用上国外的最新药物吗?业内人士指出,这个人们对海外就医的常见误区之一。

 

我国最大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已经成功积累了数千例出国看病成功案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来自盛诺一家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建议。

 

 

误区1:热衷于新技术

 

有的患者在选择医院的时候,特别热衷于某些新技术,比如说质子,比如说CAR-T免疫疗法。实际上质子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癌症治疗技术,但是,它的适用面比较窄,往往只适合于相对早期的某些特定癌症类型,更多的癌症类型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而CAR-T免疫疗法目前也只对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显示出比较好的疗效。

 

患者究竟适合于哪种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生团队来决定;而且,质子只是放疗的一种,CAR-T也只是免疫疗法的一种,癌症治疗往往需要综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

 

误区2:执着于新疗法的开发者

 

患者在选择医生的时候,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比如有的患者,在新闻上看到一种激动人心的疗法,就想预约开发这种疗法的专家,但事实上,很多时候这种疗法只是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还未应用于临床;而这位专家,也可能只是一位研究型学者,根本不能看病。

 

误区3:头衔最高的医生最厉害

 

还有些患者在预约医生的时候,一味地要求只预约该科室的主任,实际上这需要看情形而定。

 

比如说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又分为腺癌、鳞癌等。此外还可能伴有不同的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ALK突变、ROS1突变等。一个医院可能有十几甚至几十位肺癌医生,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各不相同,主任医生往往也只是研究其中一种或多种,未必是最适合患者病情的。而且,科室主任常常要处理很多行政事务,他们的预约等待时间相对较长。

 

因此,在选择医生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医生的擅长领域,和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病情的紧急程度,才能做出最佳选择。盛诺一家已经积累了数千出国就医全过程的案例,并建成有可能是国内唯一的全球医院医生数据库。通过这些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中国患者在选择出国看病时,更加精准地锁定国外医院和医生。


关键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