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一篇题为《浙大硕士被农民智商碾压,出租婚房竟被一夜搬空》的文章流传颇广,文章讲的是一家互联网短租公司防范实名制漏洞不利,结果让用户婚房遭遇重大失窃。这与此前招聘网站与婚恋网站审核不力造成的一系列问题是类似的。现代人向往享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带来的各种便利服务,却往往被一些擅长钻漏洞的骗子给盯上。
的确,“互联网+”时代,科技正前所未有地改变所有人的认知,只要有一部连上4G的智能手机,衣食住行样样都能办得到。人们沉浸于各种便利的O2O服务之中并形成依赖。许多人已经不愿意再花太多时间、精力去甄别某项服务是否真实可靠,价格是否公道实惠——一切都交给平台,相信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实体服务平台商们,能够利用大数据匹配、征信等机制来提供小作坊时代所达不到服务水准。这对浙大的新婚硕士夫妇,看起来就是对互联网服务非常信任的用户,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某些互联网服务高大上的广告词和精美UI背后,防范机制不堪一击,从而被骗子们轻易钻了漏洞。
这正是现今互联网平台上特别突出的矛盾。守法良民不会整天想着去堵各种科技的漏洞——比如很多安全机构反复呼吁不要使用“123456”这样的密码,但许多人的密码依然非常简单,因为复杂了记不住——但心怀不轨的犯罪分子却会钻研高科技,把各种漏洞烂熟于心,让守法良民变得形同透明。招聘网站上出现假的公司,婚恋网站上的热门交友对象隐瞒婚史,都是很好的例证。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可信身份管理”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所谓“网络可信身份”,指的不仅仅是“实名制”——就算一个与你打交道的网络对象身份证信息是真的,他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比如是否有婚史、负债,联系方式是不是真的,他的实际职业与他自己宣称的职业是否吻合,都是“网络可信身份”这一概念所涵盖的。
领主科技认为,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让人们既能够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服务,又能给予打交道的对象充分信任,而且互动过程还不过多侵犯互相之间的隐私,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使命。
而区块链技术,或许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是“横空出世”的新星,但就价值逻辑层面而言,区块链蕴含的恰是“复古”的思想。古代人们比邻而居,因为尚未发展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人们的日常活动更多地基于互信,比如以物易物、就地生产和就地消费——这和彼此相连的区块链颇有相似之处。随着一般等价物和金融机构的出现,扁平化的人类社会其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具备了和陌生人发生多种经济活动的能力,但是人和人之间的互信却越来越少。现在出现的区块链,与其说是建立了全新的互信方式,还不如说其实是帮助人们回归了曾有的互信。
那区块链又如何解决信任问题呢?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建立信任共识的特点。可以试想,当你每天的所作所为都会被大数据记录,被存储在区块链的一个个节点上,无法篡改无法修饰,那么任何人都可以用区块链来描绘你的数字画像,通过区块链的评分来确定你这个人是否可信,一旦这个体系建立起来,大量的中介将会失去他存在的价值,而信任一个人也变得不再复杂。因为要修改一个基于区块链的信用记录,你将要修改世界上每个人的手机,每个人的电脑,甚至所有的智能设备,这将是一个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因此可以说,区块链带来了一个时代,一个真正信用的时代,未来的信用是靠全网的公正,每个人所有智能设备的记账来实现的,一旦真正完成了,我们将万物互联,信任他人,共享生活将真正从口号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