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库张国华:拒绝1个亿,只为做让人安心的理财产品

    互联网金融圈最近很热闹。接入银行存管的百亿级平台暴雷,负责人被警方控制这个突发事件,恐怕让很多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心有戚戚然。

  对于多宝库联合创始人张国华来说,这是警示,更是激励。这位有多年传统金融经验的创业者, 当初从传统金融机构辞职创业私人财富管理公司,一年就实现数百万盈利。然而谈起做互联网金融这两年,他说自己“时时刻刻都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放松”。

  迟到进场,深思熟虑做事业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短短半年上千亿的量级,让在传统金融行业摸索多年的张国华颇为震惊。那是他第一次意识到,互联网能让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效果放大无数倍。

  随后,互联网金融迎来疯狂增长期,各方资本不断涌进。本来蠢蠢欲动的张国华,这时却打消了进场的念头。

  多年的传统金融经验让他对风险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P2P是个人借贷,从风险角度来说,当时的社会征信还尚未成熟,个人借贷给个人风险很不可控;P2B是将个人投资出借给公司,随着实体经济下行,企业还款困难,坏账率增大。当时的各大平台处于高成本疯狂获客期,重点都放在超高的利率去吸引人来投资上了,却没有成熟的资产端去支撑,这样下去玩不转是迟早的。”

  2015年的发展,印证了张国华的推测,仅当年就有896家平台跑路。互联网金融平台频频暴雷,市场逐渐趋于冷静。张国华跟合伙人觉得进场的时候到了。

  兼顾安全灵活和收益,做适合普通人的产品

  2015年11月,经过两年多的筹备,豆比金融成立。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要做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首先应该是安全。互联网金融说白了无非就是两头,一头拿钱进来,一头是把钱投出去。想要做到安全,就要保证给出去的钱能收回来,并且能够赚取足够的利润,覆盖给到客户的利率和运营成本。

  其次是小额灵活。这一点其实是出于张国华及合伙人的私心。他见识过太多所谓高净值人群的理财产品,也深知金融这个行业的趋利和门槛。可是这些年跟着他创业的年轻人,为了梦想在金融行业打拼,到头来连购买金融产品的门槛都够不到。“这些赤手空拳打拼的年轻人,也需要一款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让他们通过理财,贴补日常生活,又不至于期限太长影响正常生活”。

  这就是多宝库产品的最初设想:足够安全、小额分散灵活便捷,适合普通人的理财。然而就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之时,一个变故让张国华措手不及。

  经历背叛和磨难,华丽升级

  2015年底,初级产品进入调试期,负责技术的团队临时变卦,带着核心技术集体出走。这一变故让本计划年底上线产品的平台陷入冰底。也是那一次让张国华意识到,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2016年初,经过一个春节的思考,张国华决定亲自组建团队,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将产品、技术团队重组完毕,并对产品进行了新的构想。

  此次产品设计,更多的从用户的理财场景入手。比如考虑到大多年轻人月初工资要支付未来一个月的生活,所以他们设计了按秒计息、两小时到账。发完工资转入的当下就可以赚收益,需要还信用卡或者交房租的时候取出来,资金就一点都不用站岗。

  并且为了鼓励年轻人存钱,还设计了智能加息的功能。只要你的资产满一万,不取钱就可以每周享受加息。

  这也是他们对团队资产和风控能力做了严密梳理之后,做出的决定。多宝库的团队优势,在于核心团队多年的传统金融经验,以及他们对风险绝对的敏感和控制。

  2013-2015年间,他带领团队,收集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他们的运营模式深度分析,确认了一条“先资产后资金的”运营原则。从上百种资产模式中摸索出了“核心-卫星”资产的模式。

  多宝库的投资金额中,20%-30%的资金跟余额宝一样,对接货币基金及银行理财、券商产品,以保证用户日常资金流动。70%-80%的核心资产用于风险极小、期限较短的小额贷款业务,创造较高收益。

  2016年6月,几经磨难的豆比金融更名为多宝库,正式上线。张国华解释说,有余为多,珍稀为宝,安全为库,多宝库要做的,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把珍宝安心托付给我们的宝库。

  0元广告费,获客全靠用户口碑

  随着国家政策的收紧,多宝库也在对平台及产品进行整改,并在去年就成立了合规小组,全力配合监管政策的实施。对于张国华来说,监管虽然复杂,但多宝库的难度不大。这种自信来源于平台两年来的良性发展。

  一个是两年0坏账。自平台运营以来,团队60%的精力都放在了优质资产端的开发和平台资产配置模型的优化上。用张国华的话说,这支团队的基因是金融,刻在骨子里的原则是风控。两年来,被风控委员会拒绝的资产总量就有1.5亿,白白损失近500万的利润。

  很多互联网出身的人谈到互联网金融,喜欢讲流量,讲获客,大家花了太多精力财力去拉人拉投资,后方又没有那么多可以支撑的优质资产端。长久下去,坏账率根本就清不掉。

  二是成本。监管只是准入门槛,后期运营还是要看各自的盈利能力,说白了,你的盈利能不能覆盖你的成本。张国华给团队算过一笔帐,运营成本+广告成本+获客成本+投资人利率成本,一个平台如果给出15%以上的利率,还要投放大量的广告和公关,那就意味着借出去的钱要能收回至少30%的利润,这在现有的市场上,几乎不可能。

  两年来他们不找代言人,不打广告,没在渠道上花过一分钱。最初的用户是身边的朋友,两年来,多宝库的用户规模涨到15万,都是靠用户口碑累积起来的。目前多宝库的获客成本平均100左右都是直接贴给新用户的,远远低于行业平均500的价格。

  关于多宝库的未来,张国华说,他希望还能坚持住现在的步调,全力配合国家监管进行调整,但方向不会变,“用户需求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行业一定是大而全和小而美共生的行业,他们要做的就是一款真正适合普通人的理财产品。


关键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