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自主品牌已走向边缘,中华多款车型月销量为零

近日,华晨中国(01114.HK)发布公告称,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批准将华晨宝马25%的股份出售给宝马集团,约63%的股东代表投票赞成。随后,花旗、大摩先后发表报告,提高华晨中国目标价,将其评级为“增持”。但从往年财报来看,华晨中国的盈利高度依赖华晨宝马,华晨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中华、金杯等面临边缘化的窘境。


出售25%股份,股价反被花旗、大摩等投行看好


近日,花旗发表研究报告称,华晨中国出售华晨宝马25%股权已获大多数股东通过。管理层早前表示,经调整未来四年投资于联营的资本开支后,有意将出售收入悉数用作派发2022年特别息。宝马已宣布未来数年将投资共300亿人民币,包括兴建第三间厂房。该行估计,华晨需要支付的资本开支介于75亿至150亿元人民币,意味2022年特别息派息比率介于48%至74%,较该行早前预期的50%为佳。

花旗预期,中国一、二线城市汽车零售销售复苏,今年1月预计同比分别增长1.3%及15.3%(去年12月分别倒退27%及23%)。基于上述利好因素,该行上调华晨估值基础,由今年预测每股盈利5倍上修至6.1倍,目标价相应由7.2港元升至8.8港元,评级“买入”。


同一时期,大摩也发表研究报告表示,华晨的股东会批准向宝马出售25%的华晨宝马权益,管理层指所获收益都会以特别股息的方式向股东派发,计入相关因素后,将目标价由10港元调升至12港元,评级“增持”。该行预期宝马会加大于中国市场的发展,例如增加资本开支和将X5和新能源车型进行本地化生产。


盈利严重依赖宝马,自主业务亏损


但是,华晨的未来真的一片大好吗?


根据华晨中国近年来的财报显示,华晨宝马一直是华晨中国的主要利润来源。2017年,华晨汽车集团实现销量74.57万辆,同比下滑3.7%。旗下上市公司华晨中国年销量则为44.76万辆,其中,华晨宝马2017年实现销量38.65万辆,同比增长24.65%。


从利润来看,2017年,华晨中国实现收益53.05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43.76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华晨宝马对集团净利润贡献由2016年的39.98亿元增加31%至52.38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扣除宝马的利润贡献,华晨中国实则净亏损达8.62亿元。


而华晨中国2018年中报显示,当期收益为22.87亿元,同比减少19.4%。其中,华晨中国占合资企业业绩由2017上半年26.66亿元增加37.9%至2018年同期36.77亿元。华晨中国表示,主要是由集团间接拥有50%权益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所贡献盈利增加所致,但收益下跌主要由于非宝马汽车售出数量减少所致。

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华晨宝马每年贡献给华晨中国的净利润占比高达94.9%至119.6%。也就是说,扣除华晨宝马的利润后,自2012年开始华晨中国其他业务版块一直在处于亏损状态。


中华品牌已走向边缘化,多款车型销量为零


华晨中国的自主品牌版块为何持续亏损?在市场上耕耘多年,曾经风光一时的中华品牌现在销量如何?


根据搜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华晨宝马2018年1-12月累计销售42.77万,同比增长10.92%;相比较之下,华晨金杯全年销售2.14万,同比下滑0.46%;而中华品牌全年销售也只有6.78万。


2018年12月,中华品牌仅销售4041辆,同比下滑65.0%;除了中华V7、V3两款车型12月销量过千辆之外(两款车型占总比高达96%,分别销售2449辆、1439辆),其余车型集体雪崩。中华H220、H230、H3、H330、V6等车型12月销量只有个位数甚至销量为零;中华H530、V5也未超过百辆,12月销量分别为98辆、46辆。

在中华的产品谱系中,V系列为SUV车型,H系列则是轿车。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华H系列轿车几乎全军覆没,12月总销量不到百辆。而被寄予后望的V7月销量也不过千辆,2018年6-12月累计销量1.27万辆。


逐渐被边缘化的中华品牌,自宝马提升股比后,更是受到业内人士以及投资者对于华晨自主品牌华晨中华未来发展的担忧。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放开合资股限制会刺激外资企业加大对中国的技术投入力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会非常明显。(蓝鲸汽车 万雪飞)


关键字: 华晨 中华 销量
作者:万雪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