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一则网商、新网等主要互联网银行暂停车贷业务的报道充斥了整个汽车金融相关自媒体。针对暂停原因,网上出现了各种解读和猜测。其实本身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读者或者说行业从业者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用没有经过验证和思考的观点去盲目猜测。一个社会或者行业热点消息的产生,一定有其前因后果。最好的解决方法有两种方式:第一,直接问询当事人。第二,结合大环境、开展机构特点以及业务的特点进行逻辑推理。尽量让写出来的文字更靠谱一点。即使现在言论相对自由,但是我觉得每个写作的人都该更自律。笔下的每个文字没有那么容易敲出来的。要对自己的观点负责,而不是只为了博眼球上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试着用上述的方法做一个分析。原因其实很容易就能呈现在大家面前,供大家参考。从车贷市场大方向看,主流是回归。回归的原因是为了合规。市场的壁垒越薄,对专业性的要求就越高。笔者早就在两年前就预测过,汽车金融是一个相当专业的领域,长久发展的根基在于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任何一个新事物在发展期都会面临鱼龙混杂的状况,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窗口期”。通过各种模式的积极参与来进行市场试错。从而为监管部门提供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有朋友说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已经进入战国时代,我在五六年前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但是战国时代的结局一定会是大一统。从目前的市场形势看,大一统的时代不远了。银行、厂家系、具备专业人才储备和服务能力的平台公司一定会在这个战国时代的末期脱颖而出。在发展阶段的百花齐放,一定会促进市场的发展,把原有僵化的市场搞活,将消费需求拉动起来,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定也会迸发出各种风险。当整体风险有失控可能的前提下,那只看得见的手一般就会出手对市场进行调整,以达到整体的平衡目的。而在金融领域,调整的最有利手段就是合规性检查。好的创新要固化下来,不成功的实践要摒弃。和那只看不见的手紧密合作,从而推动市场和行业的进步。合规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控制和执行。更直白的说,是把市场交给谁最放心。结果不言而喻了吧?大家应该会说,传统银行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啊,比如说官老爷作风,不接地气,能力不足等等。原来依靠sp等助贷机构展业、兜底,现在该怎么办?通过这么长的引子,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本文的主题。上面说的诸多问题,确实是传统银行面临的痛点,优质客户都想做,但是总量就那么多,下沉的客户怎么办?那么庞大的增量市场怎么解决?没有服务这类客户的经验和能力,又不想被助贷机构绑架?问题确实很多。现在我想让我的读者和我一起把脑洞打开,网商也好,新网也罢,这类互联网银行和传统银行的共同点和区别有哪些?解开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先看共同点,都是公家承认的金融持牌机构,身份上没有问题。是组织上信得过的好同志。背后都财大气粗,各有各的好爹给做背书。值得信任。再看不同点,最为核心的就是筹资渠道和能力。这也决定了两类银行注定会走不同的路。其次,一个偏线下,一个偏线上。一个高大上,一个接地气。传统银行的优势在于资金的充足和线下网点的分布。而互联网银行的优势在于线上获客、产品设计和科技赋能。如果大家真的研究过网商的车贷业务,就会发现网商往往不做放款方,而是做撮合方。两类银行的合作是不是最好的互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自的短板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类互联网银行看成是最大的sp,经纪公司、保险公司的信保事业部;或者说也是持牌的灿谷。正是这种互补性的合作,一瞬间解决掉了两类银行各自的痛点。为银行车贷业务开拓了新的战场。这个链条其实还是可以延长,在车业务上,可以进一步向主机厂、经销商纵向延伸。同时,也可以就以“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而非仅仅满足客户汽车金融服务需求”延展。这种黏性和一站式服务会对传统的切分型市场体系足够的冲击。从而相互包容,相互促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的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我想,到了这个阶段,普惠金融的发展才是真正的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整体经济进入万物互联阶段,形成一个可以不断拆分和组合的庞大经济体系。上面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归纳性的看成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之间合作的大趋势和不可替代性。看清楚国家针对于信贷业务的发展规划,也就可以坚定信心和减少毫无必要的猜疑。接着我们看第二个问题,暂停的原因是什么?我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调整,使得这种合作更加趋向于合规。下面我会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举例说明。第一,调系统。我们知道,原有的两种银行之间的合作模式是通过指定几家主办行来开展一点对全面的业务,既节省成本,又方便操作。但随着监管部门发布的关于经营区域限制的管理要求,使得属地行办理属地业务成为业务开展的首要条件。所以我的判断这次暂停是为了调整原有的业务系统,通过各分行之间系统设置的打通,实现属地放款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科技手段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总分结构设置与调整,从而在技术层面符合监管的要求。第二,调产品。合规经营,粗略的解释就是按照规定来。少打擦边球,不要总是混淆概念,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产品越清楚越好,越容易理解越好,越容易判断越好。所以,产品发展的趋势也就呼之欲出,首先,全方位的,打包的,可以为客户解决一揽子需求的产品整体解决方案的思路不会变。其次,在整个组合里,各类产品均需清清楚楚的呈现给消费者。举个例子,客户的车贷可能以后不会在允许加融的现象,而是车贷是车贷,融保险、购置税等附加贷就是附加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网上有一种观点,说是附加贷款的产品会增加客户的履约风险。其实不尽然,从服务客户的角度来看,提供更多品类的金融产品支持永远都不是坏事。风险的增加不在于融资产品的增加,而在于风险政策的制定,以及对于客户偿还能力的测试以及金融产品的合理有效匹配。通过上述的分析,我想我的读者是不是心里更清晰了,起码应该明白两个问题,第一,这种不同性质之间银行的合作会在这个阶段成为被支持的对象,不会是昙花一现。第二,短暂的停止是为了更好更稳健的持续提供服务。不要有过度的猜疑和恐慌。任何现象都要通过自己亲身的了解和理性的分析在作出判断,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整个汽车金融市场,通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思路和实践经历。各种问题持续不断的浮出水面不是坏事,恰恰是由于不断成熟的市场模式对于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倒逼。最后,如果要对下一个阶段进行预测的话,我觉得汽车金融新的机会窗口在于专业人才体系的培养、认证和监管。为什么融资租赁立法这么难?为什么阻碍汽车金融发展的比如确权、过户、维权这么难?答案很简单,没有足够的人才。为什么风险频出,是因为人才不够专业,缺乏有效的职业能力提升认证体系和监管体系。随着汽车金融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这种对于人才需求的迫切度也会更加明显的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