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通实体 数启未来:2025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2025年1113日,2025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行业标杆企业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届年会由贸易金融、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中国贸易金融网、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办,武汉众邦银行、金网络、简单汇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华贸融财经承办,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生态联盟、中国CFO百人论坛共同联合支持,是一场主题为“链通实体数启未来”的年度盛会。为打造产业数字金融行业合作、交流、共享的平台,实现行业共赢,本次大会特邀10位重磅嘉宾进行现场交流和分享,深度解析行业,与200位线下参会嘉宾、线上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破万人共谋发展。

大会伊始,贸易金融主编、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发起人、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总干事张志强,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席、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联席主席张燕玲发表了精彩致辞。

 

图片

 

贸易金融主编、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发起人、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总干事张志强

张志强在开幕致辞中提到,供应链金融正在经历一场关键的信用逻辑变革:从过去依赖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逐步过渡到依托产业链数据的 “数据信用”,未来更将迈向基于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 “物的信用”。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脱核”成为热点话题,而“脱核”正是信用逻辑变革的重要体现。当每一件货物、每一个资产都成为可信任的融资依据,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边界将被打破,届时产业数字金融将接棒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动能。

 

图片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主席、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联席主席张燕玲

张燕玲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二十届四中全会均明确金融需服务实体经济,“十五五”规划将科技置于首位,产业数字金融正是这一导向的落地实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场景培育相关意见,也与产业数字金融以场景为核心的发展逻辑高度契合。她欣喜于产业数字金融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央企链主平台、大宗商品平台、地方普惠金融第三方平台及银行等主体,均在原有高水平基础上向纵深推进。

荣誉·颁奖典礼

紧接着,大会迎来重磅环节——2025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行业标杆企业大奖颁奖典礼。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行业标杆企业大奖由中国产业数字金融年会组委会、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主办,北京财资和供应链应用技术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是业内首个聚焦在产业数字金融的大型活动和评选,收获了诸多好评以及业内的肯定。评选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关于做好“五篇大文章”的会议精神,积极应对新时代数字产业变革,表彰标杆企业、树立行业典范、挖掘行业新生力量,推动产业数字化、金融数字化、产业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5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行业标杆企业大奖评选吸引了近30机构,包括核心企业、银行机构、科技厂商等不同类型机构的参与。在经过评委会多位独立专家对入围名单进行“行业领先、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团队执行、品牌营销”五个维度的综合考评及点评后,最终产生了2025第十一届中国产业数字金融行业标杆企业大奖的“最佳产业数字金融标杆企业”“最佳产业数字金融银行”“最佳产业数字金融普惠实践”“最佳产业数字金融核心企业”“最佳产业数字金融优秀企业”等13个奖项类别的名单。

 

图片

 

第一批颁奖

 

图片

 

第二批颁奖

 

图片

 

第三批颁奖

以下为完整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图片

 

思辨·主题演讲

颁奖典礼结束后,大会开始进入主题演讲环节。中化资本副总裁、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张亚蔚;华夏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理事王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业务与产品处副处长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代表朱妍妍;金网络(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李彦春;简单汇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代表戴海明;临沂商城数字科技集团总经理、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王朝阳;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黎明分别发表了精彩演讲,分享了自己对于行业的真知灼见,对行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片

 

中化资本副总裁、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张亚蔚

张亚蔚在题为守正创新、数智赋能、开放共赢——产融协同与生态共建的探索实践演讲中提到,集团以“1+2+N”蓝图推进AI布局,打造产融对接连接器,通过场景激活数据赋能创新。未来更将构建价值网络,既聚焦核心企业合作与产业链效率提升,也坚守中小微企业这一生态基本点,以便捷低成本资金、先进经营管理资源陪伴其成长同时携手金融机构及合作伙伴,以轻资本模式共享数据、技术与能力,共建中化产融服务开放平台,在产业数字化中实现“1+1+1>3”协同增效,共探数字金融新路径、共筑产融协同新生态。

 

图片

 

华夏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理事王涛

金融与产业的关系如同鱼与水,唯有产业兴旺,金融才能蓬勃发展。”王涛以“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与实践”为演讲主题指出,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传统产业链正加速向平台化、生态化方向升级演进。无论是大型企业集团内部的数据整合与体系构建,还是银行业的数据治理工作,都面临着复杂而庞大的挑战。产业与银行业均需重视数据标准、治理及系统打通,以实现数据穿透式赋能。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需产业与金融双方携手,通过数字化穿透交易本质,解决融资与安全问题。

 

图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业务与产品处副处长、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代表朱妍妍

朱妍妍在题为“邮储银行普惠供应链金融:探索实践与转型升级路径”的演讲中表示,近年普惠金融贷款竞争加剧,模式升级已成银行发展必由之路,核心聚焦三方面转型:一是锚定核心企业及产业平台上下游场景,以数字化、模型化手段,完成从散户单户营销到链式拓客的转变;二是组建总分协同服务团组,借名单制靶向策略引入主动授信,推动客户开发从“总行管理、分行营销”转向“总分联动营销”;三是融合物联网与大数据监测,构建货物流、资金流场景化风控,实现风险防控从单一客户管控到“客户+场景”双重防控的升级。

 

图片

 

金网络(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李彦春

李彦春在题为“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实现助力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中提到,“脱核”“确真”模式近年已逐步完善,是数据价值实现的有效落地实践。企业业务环节从订单到付款,越往后融资产品的标准化越高,传统航信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已覆盖相关场景,而订单融资有真实订单数据作支撑,是数据融资、脱核融资的最优切入点。通过订单融资业务,金网络已协同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放款30 余亿元,印证了数据赋能的实践价值。作为数据建设与运营服务方,金网络助力数据供需双方实现高质量连通与使用。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离不开数据技术方、基础设施服务方、数据运营方等多方参与,开放共享、生态协同是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基石。

 

图片

 

简单汇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代表戴海明

戴海明在题为“数字技术驱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共筑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石”的演讲中介绍到,简单汇依托TCL 集团制造业基因,吸引众多制造业核心客户并覆盖多行业。平台以“三朵云”为核心架构,推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多元产品,匹配供应链各环节需求。通过前沿科技搭建数字化风控体系与线上操作模式,弱化主体资质和抵押物依赖,强化数据与交易信用价值。同时,借助 TCL 全球化布局拓展跨境保理业务,克服海外多重差异挑战实现高效落地,促成企业、银行、供应商三方共赢。

 

图片

 

临沂商城数字科技集团总经理、中国产业数字金融50人论坛成员王朝阳

王朝阳的演讲主题是“供应链票据赋能区域标志性产业链发展的创新模式”,他特别提到,直面票据融资核心痛点,临沂商城数科打造了兼具信息披露、线上贴现等基础功能的沂链通供应链平台,打通各类银行服务机构的能力,搭建金融生态体系,打造五类金融产品,通过沂链通平台与各家银行、生态合作伙伴结合起来,特别是跟核心企业B2B以及大型核心商户、信单平台等等形成互联互通。“沂链通”为地方产业集群构造了独特的服务架构,为金融机构搭建供应链场景,实现“供票+担保”“供票+小贷”“供票+保理”,能够高效推动客户实现场景触达和产品创新。

 

图片

 

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黎明

孙黎明在题为产业数字金融的实践及几点思考的分享中指出,交易信用与物的信用本质上都是场景金融——脱离具体场景便无产品可言,而场景本身不具备通用性。六六云链聚焦能源化工领域,核心原因是自身技术与该领域的适配性更强。不同行业有其独特规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科技公司或银行能完全吃透所有行业,这一目标并不现实。因此,锚定优势产业、深耕场景逻辑、做强特定场景业务,理应成为核心发展方向。

本届年会聚焦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前沿方向与发展机遇,汇聚了行业领军者与权威专家共话行业变革,深入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应用与关键议题,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热切期盼下届论坛的召开,为数字中国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光彩。

分享到:
关键字:

相关文章